险道:保险经营之道——产险经营沙盘培训的收获与思考

时间:2014-05-08 14:56:05.0 来源:永诚保险海南分公司

 

险道:保险经营之道

——产险经营沙盘培训的收获与思考

 

 

三月初的上海,乍暖还寒。永诚财险总公司组织的高级管理者培训班课堂,由30位学员们扮演的六家保险主体CEO与管理高层正激烈讨论着当前的经营策略,透过一张张报表所列举的数据,是市场瞬息变幻、战略推进成效、财务资源匹配、业务发展品质最直观的记载。所有的人都仿佛置身于平日的商战现场,认真地算账、思考、竞标、决策,将心智完全投入到沙盘演练中,探究并感悟着保险经营之道的理性回归。

没有太多高深的理论和单向的讲授,模拟五年的经营演练,让大家对财务精算、偿付能力、保费服务比、资源优化、均衡发展等关键词有了更为精准的把握,一切规律性的结论都来自学员们主动投入后的最真实感悟。开放性、针对性、参与性、实战性、趣味性是沙盘演练培训的成功所在。

一周的培训学习紧张而充实,收获很多,深受启迪,用几句话稍做概况:

会算账是一个成功管理者的基本功。正如培训老师所言,财务规则是金融企业运行的核心规则。保险公司经营的就是风险,确定投入产出、风险系数、产品定价、成本管理、盈亏平衡等无一不是通过数据分析、算账来完成的。公司战略转型所带来的新的价值观与经营理念需要通过考核激励、资源分配等财务政策进行传导;精细化管理所产生的大量信息数据需要通过财务手段转变为生产力,进而提高资源配置效能和综合竞争实力。产险经营沙盘的实战演练也告诉我们,谁的分析能力强、谁的账算得准、谁的管控能力强,谁将取得竞争优势。对于一名管理者来说,会算账才谈得上懂经营,算清账才会有正确的方向和准确的判断,管理才能出效益。

市场份额决定话语权,发展是硬道理。对于公司来说,不发展就是最大的风险。公司在经营管理中的一切问题也只能在发展中得到解决。市场份额关乎生存空间和话语权,是我们参与竞争、保持地位、获取利润、实现价值的重要前提。目前,整个保险市场都处于转型期,转型期的核心特征是发展方式的转变,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从同质化竞争向差异化竞争转变,由粗放开发资源向和谐利用资源转变。对于任一家公司而言均是机遇与风险并存,转型越快,机遇就越大,如果我们不能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加快发展,就会在竞争中丧失主动权。

盈利能力是公司持续发展的动力源。只重规模不重盈利的发展没有可持续性,价值经营是保险公司生存的根本,粗放经营意味着高成本、高消耗、高风险和低效能、低产出、短寿命。我们要摒除只注重发展速度和规模,不顾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观念,把发展有没有效益作为检验公司经营好坏的根本标准,坚持精细化管理和差异化经营,优化资源配置、强化风险选择,实现规模与效益协调发展。

服务能力是公司生存的价值链。管理大师迈克尔·波特说:同等的价格比质量,同质同价比服务。随着市场主体增加、竞争日趋激烈,产品同质同价化明显,市场竞争逐步由单一的价格竞争逐步向更高层次的服务品牌竞争转变,相对于价格竞争而言,服务竞争其实是最便宜、最便捷的创利手段之一。保险商品的特殊性决定了服务在保险经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公司的竞争力不仅取决于所拥有的资源,更取决于我们将资源转化为客户价值所体现出来的服务能力,坚持以客户为导向的价值共创,增创服务品牌竞争优势,提升客户服务价值,才能彰显公司服务品牌竞争优势,留存优质客户,靠服务制胜。

合规守纪是经营管理的底线。近年来,保监会围绕“公司治理”、“分类监管”、“偿付能力”、“规范经营”等行业重大问题,陆续出台了一系列规定,监管力度不断加大。依法合规经营,不仅是监管机构的要求,更是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需要,内控合规建设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和价值取向。内控合规不到位,意味着内部管理机制不科学、不规范,必将影响公司的科学发展。数据不真实,各项政策制定就会出现偏差;管理不透明,市场反应速度和内部运营管理效率就会打折扣;管控不到位,我们在承保、理赔、费用成本控制等各方面的举措就无法得到有效执行,最终盈利能力将无法提升。因此,不能把合规经营与业务发展对立起来,要用一种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合规问题,守住经营底线。

险道---沙盘演练培训内容需要在分公司今后的经营管理中认真领会和实践。还有一个最深的感受是:一个注重文化建设和培训投入的公司,是有容量和生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