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信惠悦与英国《金融时报》共同进行的一项全球研究表明,全球最大的投资机构为养老基金管理的另类资产规模在2008年缩水1%,降至8170亿美元。华信惠悦中国投资咨询部总经理冼懿敏表示,尽管另类资产的近期业绩较差,但是养老金出于组合多样化和寻求超额回报的目的仍然继续配置另类资产。
冼懿敏说,新资金的流入、资产本身的低流动性以及相比股票稍好的业绩表现,使得另类投资的资产金额仅略有下降。“根据我们的研究,目前对另类资产的配置还在不断上升,从全球养老金资产配置来看,已经从10年前的7%上升到目前的17%。”
华信惠悦本次调研基于2008年12月的数据,规模排名中包括了206家投资管理人,其中有58家对冲基金的基金、59家房地产投资管理人、52家私募股权基金的基金、18家大宗商品投资管理人和19家基建投资管理人。
对前100大另类资产管理人的分析显示,房地产投资管理人管理约58%的资产(2007年为62%),占了多数,随后依次是私募股权基金的基金、对冲基金的基金、基建和大宗商品。房地产投资管理人也占据了前十大管理人中的八个席位。与房地产相同,对冲基金资产的比例也有所下降(13%),而私募股权基金的基金(20%)以及基建(9%)的比例有所上升,大宗商品资产比例依然相对较小(不到0.5%)。
调查还显示,在2008年底,前50大房地产投资管理人、对冲基金的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的基金分别管理着4850亿美元的资产(2007年为5120亿美元)、1230亿美元的资产(2007年为1460亿美元)、1770亿美元的资产(2007年为1390亿美元)。虽然基建和大宗商品仍规模较小,但对于养老基金来说也越来越便于投资;基建和大宗商品的前10大投资管理人分别管理着720亿美元的资产(2007年为430亿美元)、90亿美元的资产(2007年为160亿美元)。
冼懿敏认为,长期投资者已经开始有选择性地进行投资,比较明显的是私募股权,这是由于很多投资者认为在逆境中优秀的投资管理人往往能为投资者创造巨大的价值。基建投资管理人所管理的养老金资产在去年也有所增加。“虽然在这个领域有较好的投资机会,但是投资者应当对产品结构非常小心,关注扣除管理费后的净收益。” 冼懿敏提醒道。
尽管目前部分对冲基金公司仍在生存线上挣扎。华信惠悦相信优秀的投资管理人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并为养老金带来出色的风险调整后的回报。“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型基金直接投资,这个行业将会持续改变,同时大型基金对费率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连锁效应将会有利于投资者。”
此外,养老金投资大宗商品的工具也越来越普遍,这将会增加养老金对大宗商品的配置来分散投资以及对冲通胀。因此,资产将会流入这些资产类别,但很多基金会视通胀或者通缩的前景而定。
据了解,在排行榜上,荷兰国际房地产(ING Real Estate IM)是管理最多养老金资产(409亿美元)的房地产投资管理人,而HarbourVest Partners在私募股权基金的基金中排名第一,黑石另类资产管理公司(Blackstone Alternative Asset Management)代表养老金管理着最大的对冲基金的基金资产(135亿美元),麦格理集团(Macquarie Group)在基建领域排名第一(444亿美元资产),而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则在大宗商品领域称雄(34亿美元)。
另据华信惠悦的研究,养老金大部分的另类资产(52%)投资于北美,1/3投资于欧洲,11%投资于亚太地区。约2/3的投资管理人位于美国,1/4位于欧洲,其余位于亚太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