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人才也可以这么培养

行业高校合作办学

时间:2016-05-05 16:04:40.0 来源:中保网

去年9月,当赵大明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施建军手中接过经济学硕士学位,他觉得两年来的坚持是值得的。

“要不是河北保协为我们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我真没想到这辈子还能拿到外经贸的硕士学位。”赵大明说。现在他是人保财险河北省分公司的办公室主管,而他所说的“平台”,是河北省保险行业协会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合作开办的研究生培训班。

从2010年春季班招收第一批学员算起,这个研究生班已经走过了7个年头,招收学员153名,除了在读的42人,有111人取得了结业证书,其中不乏像赵大明一样通过国家统考,最终拿到硕士学位的人。

现在,这些学生分布在河北省保险行业的各个岗位上,“我相信,我们的学生应该是河北保险行业未来的中流砥柱。”河北省保险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芳说。

这学费真没白花

虽然紧邻高等教育资源最丰富的京津地区,河北保险业却始终处在人才匮乏的状态中。许多重点院校保险专业的毕业生从事保险工作的意愿本就不强烈,更不要说选择到河北发展。河北本地的保险教育正处在起步阶段,专业人才输送能力十分有限。

与此同时,河北保险业增长速度正在逐步加快,2015年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24.8%。目前,河北省保险主体机构已经从2009年的40家增加到现在63家,每成立一家主体,就要配齐从省分公司到中支机构的全部人员,保险人才的需求压力不言而喻。

“河北保协从服务会员出发,为有效解决行业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决定为行业搭建一个人员进修的平台。毕竟从行业的角度去谈,教学质量和学费都能有所保证和优惠。”王芳说。

经过几个月的考察,河北保协最终确定了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进行合作。王芳说,这里面有两个原因:一方面,外经贸的保险学院成立较早,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都有所保证;另一方面,他们也非常重视在职研究生班,专门在石家庄设立授课点。这样一来所有报名的学员均可以自行选择在北京本校或是在石家庄上课,方便学生就近上学。

2010年5月8日,共有26名学员的首批研究生班正式开课。此后研究生班分为春秋两季,每次授课时间安排在周末,无论学员数量多少,从未间断。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每学期开班时,河北保协均组织开班典礼,并由外经贸保险学院院长讲授第一节课。

这一坚持就是7年。

做好上课保障

为了做好上课保障,河北保协安排工作人员进行加班,接待前来授课的老师、登记考勤、发放教材、组织考试。尤其是协会为学员提供的免费午餐,让许多人印象深刻,每当回忆起上课的时光,还会想到那一份十几元钱的盒饭所带给他们的温暖和愉悦。

“协会的老师总是变着法儿的给我们换口味,当时周边的快餐店几乎让我们吃遍了。”2012年春季班的学员潘培培笑着说。现在,她已经从中国人寿石家庄市分公司办公室员工升职为内柜主管,她直言要不是因为有协会这个平台,肯定就不学了。

赵大明也有同样的感觉,2005年就进入保险行业工作的他,一直有为自己充电的想法,此前他也曾经报过类似的培训班,但是要么组织混乱,要么教学水平不高,都不理想。“说实话,当时报名这个培训班,真没想过拿学位什么的,就是想学点儿专业知识。”赵大明说,“但是,上起课来才发现,这钱真没白花。不仅理论知识得到了提升,课堂上的许多内容与我们的工作也结合得非常紧密。”

赵大明能有这种感觉与研究生培训班的课程设置分不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院长孙健说,在职学生的学习与在校学生是不同的,他们的需求是与实践工作的紧密结合。为此,保险学院一方面设置了更为细分的专业方向,包括风险管理与保险、风险管理与精算、人力资源管理等;另一方面,还会邀请其他学院的优秀老师、业界精英在两地授课。“总之,我们尽量把能掌握的全部资源用在我们对在职研究生班的培训上。”孙健说。

学员需要,我们就坚持

好的开始有时候并不代表成功了一半。经历了初期的火热之后,研究生班的招生遇到了困境。王芳说,最初报名的学员基本上来自省分公司,越到基层公司学习的意愿会相对减弱,前来上课所需克服的困难越多,而且基层业务压力大,连上课时间都很难保证,一度每节课的出席人数只有六、七个。

“我们也有过取消石家庄授课点的念头。”王芳说:“但是想到会员单位还有需要,从业人员还需要这个平台,于是从各个方面想了许多办法,这样也就坚持了下来。”为了最大限度的利用教学资源,河北保协的工作人员设置了循环式的听课方式,新生老生可以同时上一门课。同时,每个人都有专属课表,上面会清晰地列出该学员已修和未修的课程,方便学生自行安排上课时间。

“我们其实更感谢外经贸保险学院老师们的敬业精神。无论课堂上有几个人,他们严谨的教学态度从没有改变。”王芳说。

学员们也有同样的体会,“有时候上午还一屋子学生,下午可能就剩下七、八个。我们自己都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但是老师们从来没有表现出任何不满,上课还是一样的认真。”赵大明说。

对此,孙健表示,高校本身就有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两个职能,我们与行业合办研究生班,既是人才培养的延伸,也是为社会服务的一种方式。一直以来,保险从业者的整体专业素质都不尽如人意,我们学院每年只有大约20%的毕业生会进入保险公司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对在职人员的培训是提升行业素质、填补人才洼地的一种重要方式。

“我们也和其他省份合办过研究生培训班,往往两、三期之后也就不办了。像河北保协这样坚持了7年实属难得。”孙健说:“但是书是没有白读的,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所收益。”

经过两年的学习,赵大明凭借申请硕士学位时对“区域市场国有保险公司发展战略”的研究,入选了“河北保险研究人才库”。

潘培培说,她最大收获是对工作态度的转变。“以前,连我自己都不太理解保险,对有些工作是有抵触情绪的。但是通过系统的学习,我明白了保险是怎么运作的,工作起来更加主动了,感觉比他们站在了更高的层次上。”她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