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险企1月保费出炉: 弱化“开门红”,新单收入承压

时间:2019-02-20 16:04:00.0 来源:和讯保险网站

 

      2018年寿险公司“开门红”业绩表现不佳,而2019年的销售数据也备受市场关注。

      近日,几大上市险企1月份“开门红”数据陆续出炉。从寿险业务总体来看,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平洋人寿新华保险太平寿险1月份合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约3900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开门红”情况相对有所好转。

  但值得注意的是,除中国人寿外,各家上市险企保费增速仅为个位数,新单压力仍然突出。

  保费增速承压

  近日,新华保险、中国太保中国平安(601318)、中国人寿、中国太平等上市险企“开门红”数据相继浮出水面。

  根据第一财经记者统计,今年1月,上述5家上市险企共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约4440亿元。

  从1月各家险企数据看,中国人寿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为1578亿元,同比增长24.45%;中国平安原保险保费收入为1565.47亿元,同比增长8.05%,其中,平安寿险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212.41亿元,同比增长5.22%。

  中国太保原保险保费收入为670.28亿元,同比增长6.21%,其中,太保寿险原保险业务收入为516.45亿元,实现同比增长2.89%;新华保险原保险保费达199.29亿元,同比增长6.93%;中国太平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426.83亿元,同比增长8.62%,其中,太平寿险原保险保费收入达394.27亿元,同比增长9.58%。

  从寿险业务来看,除中国人寿同比增速为两位数外,其余4家上市险企寿险业务增速均为个位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对第一财经表示,今年各保险公司“开门红”策略有差异,部分险企已将重心转向保障型产品。

  以新华保险为例,新华保险的长期业务结构已经发生显著变化,健康险已成为最重要组成部分,调整结构的效果正在逐渐释放。

  去年半年报期间,新华保险原董事长万峰就表示,从10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费来看,在首年保费构成中,健康险首年保费增长12.8%至78.44亿元,占比达到92%。同时,新华保险发布的2018年理赔报告也显示,健康险理赔占比近七成。

  此外,整体产品定价利率有所提高也是“开门红”期间险企的一个特点。“定价利率提高,增强了产品的吸引力,而有些公司的预定利率已达到上限,比如说4.025%的年金保险。”朱俊生表示。

  例如,根据记者了解,中国人寿2019年的开门红产品“鑫享金生”是中长期固定年金保险,在去年的基础上,定价利率已提高至4.025%,达到此类产品能定价上限。

  从今年开门红数据来看,2019年或将延续去年以来保费缓慢回升的趋势。2018年月度数据显示,1月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下降25.98%,跌至谷底。随后,2018年保费收入增速在开门红后逐月回升。2018年12月末,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同比下降3.41%。

  但朱俊生认为,受行业转型的影响,2019年寿险市场保费收入增速仍然面临相当大的压力。

  由于监管导向的变化,大多数寿险公司都处于转型期,保费增速有限在预期之中。2018年年底,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曾表示,我国保险行业高增长时代已基本结束,市场进入平稳发展阶段。

  弱化“开门红”

  每逢岁末年初,保险公司都会开展“开门红”活动。“开门红”是现有销售行业中特有的一个销售节点,为促进产品的销售,在此期间产品的宣传推广以及销售推动力度相对较大。

  虽然今年“开门红”数据有所增长,但依然向市场传递出业务艰难的信号。由于“开门红”期间激励较大,因此规模效应体现最为明显。但从1月数据来看,新单保费收入承压则反映出寿险行业增长的乏力。

  例如,中国平安保费收入公告中,披露了细分指标。尽管平安寿险1月份总保费仍体现为增长趋势,但其新业务下滑幅度却达两成。

  平安寿险数据显示,1月份,平安寿险个人新业务保费收入311.9亿,同比下滑达20.24%。去年同期,平安寿险个人新业务也为负增长,降幅为11.79%,今年降幅较去年同期进一步扩大。

  虽然其他上市险企暂未披露这一细分数据,但根据记者了解,多数寿险公司新单业务表现不佳,1月份新单保费体现为持平或下滑,绝大部分公司仍呈现负增长态势。

  由于寿险业务为长期业务,寿险公司的保费由当年的新业务保费和往年的续期保费构成。“今年的新业务就是以后若干年度的续期,新业务下滑,意味续期保费增长乏力。”朱俊生表示,“如果这个问题不能有效解决,会影响到后期整个行业的增长。”

  业内人士分析称,由于一些保险公司逐渐淡化“开门红”,因此从单月数据来看意义并不太大,并不能用来评估全年的业绩趋势。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与往年年初“开门红”大战有所不同,自寿险开启回归保障之路以来,“开门红”也在转型弱化,一些险企甚至开始淡化“开门红”概念,从而保障经营的稳定性以及代理人的稳定性。

  例如,平安人寿新任CEO余宏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中国平安调整了产品策略,在开门红期间提供更多的长期储蓄型及保障型产品,业务实现稳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