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驾换驾”案件防范术

时间:2016-04-12 14:59:16.0 来源:中保网

换驾案多发于夜间,并且车辆和行人较少经过的路段,如支路、城郊路段、乡村路段等。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出行条件发生很大的改观。私家车和企事业单位用车越来越普及,随之而来的欺诈案件数量也不断攀升,财险公司为此承受的理赔成本不断加大,对本来就处于亏损边缘的财险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于是,车险反欺诈成了控制理赔成本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对诈骗案件中的酒驾换驾案件的一般特征及防范措施予以探讨。

酒驾换驾案例

下面为一个真实的案例:

2015年某月某日15点30分,某保险公司中心支公司查勘员接专线调度:报案人张某报案称其投保的车辆在行驶中因躲避电动车撞到路边的树上,造成车辆受损的交通事故。查勘员迅速联系报案人,并在获知事故现场及事故简单经过后迅速赶往现场进行查勘。到达现场后,查勘员发现现场只有驾驶员张某一个人,标的车前风挡玻璃左侧已碎裂,可以判断明显是驾驶员位置的人头部撞击所形成。事故发生的地点在乡村道路,沿途并没有监控。经查看《行驶证》,标的车是辆不到一年的新车。在与张某的交谈中,发现其说话时略显迟疑,稍有语塞。尽管张某主动让保险公司查勘员看自己的头部,但也未见头部有明显外伤或者红肿,所以查勘员对是否有酒驾换驾的情况产生了疑虑,然而,现场车后方也有明显刹车痕迹,发动机尚有温度,案发时间不长,车内未见有血迹,酒驾嫌疑也在减小。这时,张某不断催促查勘员:“你快点吧,我头还晕那,得去医院看看。”查勘员按照公司疑难案件的相关规定,对事故现场的细节一一进行拍照,如:前风挡玻璃破碎状况、刹车痕迹、前后排座椅的位置、安全带收缩情况、驾驶员的头部受伤情况,驾驶员人车合影,查勘员人车合影及现场环境等。紧接着,交警的拖车也到了。现场并没有时间与张某有过多的交流。

当天下午稍晚的时候,保险公司查勘人员随后到张某就医的医院了解事发情况,遇到了正在等待做头部CT的张某,遂对张某做了一份询问笔录,得知车上就张某自己,从城里到乡村,因为躲一辆对面占道的电动车所以才撞了树,在询问过程中张某也同意提供电话清单并愿意配合调查。张某也说,不要拿刑法第198条来吓唬我,车就是我一个人开的,我现在头晕呕吐还准备输液呢。案件跟踪到这里仿佛一切都很正常。怀疑归怀疑,但总需要掌握证据,才能拆穿对方的谎言。查勘人员又再次回到事发现场希望能找到目击者,未果。再次来到交警队停车场,希望能在标的车上找到一些蛛丝马迹,果然,在副驾驶的位置,副驾驶门内饰板上扶手处发现有两道比较清晰的划痕,其中一条痕迹还很深,像是指甲或者比较锋利的器物划过的。另外,驾驶室里,前风挡的破裂处,有一根稍长的头发夹在碎玻璃中间,而今天的张某,头发较短,查勘员立即拍照留存证据,取下了头发。向上级电话汇报后,再次回到医院,面见张某,陈述利害,在证据面前,张某承认了顶替弟弟来现场换驾的事实,事故发生时副驾驶座位也有人,是弟弟的老婆,也喝了酒。实际驾驶员是弟弟,当天中午喝了不少酒,弟弟头发稍长,而自己是短发。至此,真相大白,成功拒赔。

酒驾换驾案件的主要特征

酒驾者的一般特征

第一,酒驾者大多数为男性,男性一般应酬较多,饭局较多,相应饮酒的几率就高,酒后太过于相信自己驾驶技术或不听别人劝阻,执意自己开车,从而发生事故几率增加。

第二,酒驾者对当地环境、道路、交警等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比较熟悉或者自己本身就身处职能部门,过于自信自己在本地的社会关系。

第三,酒驾者抱有极强的侥幸心理,避开大路走小路,自认为交警当天不会查车和查酒驾,在城乡结合部及农村酒驾换驾案件较多。

第四,酒驾者有的无固定职业,法律意识淡薄,个人素质不高,比较蛮横、随意。

第五,从时间段来看,节假日和进餐时间后酒驾案件较多,中国人讲究“感情深、一口闷”“无酒不成宴”,故节假日聚餐后或饭局结束后的20时到凌晨2时,是酒驾换驾案件比较多的时段。

第六,驾驶员不具备驾驶资格,开车出事后,会频繁联系合法驾驶员,再由具备驾驶资格的驾驶员顶替,谎称事故是由自己造成的,从而想骗取保险公司的赔款。

换驾者的一般特征

第一,下属、从属关系的下级。利害、利益关系的弱势地位者,如单位领导或多多少少有点权势或钱财的人酒驾后,下属、从属关系的下级换驾可能性较大。

第二,亲戚及家人关系,如:父母、妻子、孩子、兄弟、姐妹等,由于我国对酒驾查出力度很大,一经发现,有可能终身禁驾,故慑于法律的威严,碍于情面,亲戚及家人关系不可能“见死不救”,从而换驾以顶替酒驾者免于法律的惩处。

第三,朋友关系,以感情为纽带的良好关系缔结者,处于江湖义气或朋友深厚的感情的考虑,好朋友会替酒驾者换驾。

交通事故案中酒后换驾的现场表现

大部分为延迟报案案件,拖延时间,以便于找换驾者或挥发驾驶室里面的酒味,碰撞事故属实;地面刹车痕迹较短或者无刹车痕迹,追尾和碰撞事故居多,撞护栏和路边固定物体的单方事故时有发生,车辆经常占道行驶或逆向行驶或在道路上不规则行驶,行驶痕迹呈“S”型等;车辆损失情况真实,但事故过程蹊跷,不似正常水准驾驶员应有行为(如宽阔路段出险、无刹车痕等);驾驶员对事故细节描述不清:车辆损失严重,但在现场的驾驶人未见明显受伤等情况。除此之外,换驾案多发于夜间,并且车辆和行人较少经过的路段,如支路、城郊路段、乡村路段等。由于案发现场很少有目击者出现,发生事故后可操作空间很大。为了使自己不受法律追究,都会迅速与换驾人联系,故意延时报案。在这一时间段内,肇事人有时间和空间与换驾者联系或者接触,如有的在事故发生后当场在车内调换座位;有的打电话找到顶替者,与顶替者串通后离开事故现场;有的趁无目击者或目击者不备之机离开现场等等。

保险公司对酒驾换驾案件的防范措施

对于酒驾换驾案的防范措施在于确定违法事实性,也就是证据,人证或者是物证的固定。一,对于延迟报案案件,调查延迟报案原因;对符合酒驾换驾案件的一般特征的案件予以特别关注,首先调取报案电话录音,从报案电话录音中发现疑点,如多人指点报案、报案人讲话含含糊糊或不知道出险的情况,或报案时出现常识性错误等情况,及时查勘第一现场,在第一现场,闻车内是否有酒味,水温及发动机温度是否与出险报案时间相符,第一时间对当事人分离开做询问笔录,现场查看当事人通话记录,将其所述内容固化;要求现场面见被保险人及报案人,核实驾驶员信息;走访事故发生地点周边群众,核实事故经过,现场要求当事人报交警,要求交管部门协助处理;二,调取报案人或被保险人通话记录,对出险后频繁联系的电话所有者进行调查,以发现蛛丝马迹;三,国家基于交通安全及监控,在重点路段基本都有监控设备,故对有疑问案件,要调取监控视频,确定出险前驾驶员与出险后驾驶员是否一致;四,在事发路段沿途无监控,查询电话清单没有结果的情况下,不妨利用刑事科学鉴定技术。如提取肇事车辆内部前风挡玻璃、车顶、座位等处的血迹、毛发、遗留的鞋印、方向盘上面的指纹、乘车人的伤情等物证。先拍照,再提取。这些物证应该在事故现场查勘过程中车辆尚未移动之前认真勘查并获得。防止事故车辆移动后取得物证的不确定性和不唯一性;五,利用汽车电子设备故障数据出现的时间和里程推断具体出险时间,从而揭穿换驾者的谎言;西方一些国家的证据分析技术已从现场分析发展到犯罪画像,从犯罪画像演变为现场重建,这些新的侦查理论和技术被引用到财险公司车险反欺诈的工作中也许会成为一种新趋势。

道路交通事故换驾案是近年来多发的一种违法骗赔行为,肇事者和换驾者越来越有反侦察意识,越来越隐蔽。发现换驾者的换驾行为不光要凭经验和直觉,更需要有系统、科学的侦查方法获取证据。因此,财险公司加强道路交通事故换驾案的研究还是紧迫和必要的。

酒驾与醉驾的法律后果与处罚标准

很多驾驶员都分不清楚,酒驾和醉驾有什么差别。只是知道,只要喝了酒驾车,就会受到处罚,导致有部分人错误地认为,既然已经喝了酒,再多喝点也无妨了,却不知酒驾和醉酒的后果并不同。详细讲解如下。

一、酒精测试标准

酒驾酒精测试:血液酒精含量为20mg/ml-80mg/ml。

醉驾酒精测试:达到或超过80mg/ml。

二、法律后果

醉驾:1.醉驾一律吊销驾照,5年禁驾。2.醉驾驾驶营运机动车吊销驾驶证,10年禁驾并依法追究刑责;重新取得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酒驾:1.酒驾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责,并吊销驾驶证,终身禁驾。2.酒驾罚款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暂扣驾驶证6个月;再次酒驾拘留10日和罚款2000元,吊销驾驶证。3.酒驾营运机动车,拘留15日,罚款5000元,吊销驾驶且5年禁驾。

三、处罚标准

1、酒精含量20mg-40mg/100ml或饮酒后驾驶机动车驶入城市中心区域,暂扣1-2个月驾驶证,罚款300元;

2、酒精含量60mg-80mg/100ml或一年内因饮酒驾车第二次被处罚的,暂扣3个月驾驶证,罚款300元;

3、酒精含量80mg-1000mg/100ml或醉驾机动车驶入城市中心区域的,15日以下拘留、暂扣3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驾驶证,并处1500元罚款;

4、酒精含量大于100mg/100ml或醉驾机动车驶入城市中心区域的,拘留15日,暂扣6个月驾驶证,并处1500元罚款;

对于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罚标准又不同:饮酒后驾驶暂扣3个月驾驶证,处500元罚款;醉驾拘留15日,暂扣6个月驾驶证,并处2000元罚款。

此外,一年内有醉驾行为,被处罚2次以上的,吊销驾驶证,5年内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机动车教练员酒后随车从事教学活动的,按照机动车驾驶人酒驾的规定处罚。

四、酒驾、醉驾的其他后果

1.出国无法签证;

2.出了交通事故,车险公司不赔;

3.无法报考国家公务员;

4.无法当律师;

5.无法当兵;

6.无法领取新开公司的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