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养老理财骗局,守护幸福安心晚年

时间:2022-11-29 10:46:21.0 来源:消费者点评微信公众号

 

引言

社区的小苏给我推荐了一个老年人养老理财产品。但是钱交了以后他就联系不上了。

您先尝试一下联系理财产品的经营单位,一旦核实不到立刻报警。

 

案例介绍 

2022年7月,老年消费者梁阿姨到保险公司客服中心寻求帮助,希望保险公司帮忙联系“理财经理”小苏。经了解,梁阿姨在社区认识了自称可以代理销售多家保险公司产品的小苏,小苏得知梁阿姨一个人居住,便经常来陪梁阿姨聊天喝茶,渐渐地,梁阿姨对小苏越发信任。


半年前,小苏向梁阿姨介绍了一款“专门为老年人开发的养老理财产品”,表示这款保险收益高,很多人都在抢购,在小苏的诱导下,梁阿姨跟风交了3万元保费,但交费后梁阿姨便再也无法联系上小苏。


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听了梁阿姨的叙述,对小苏的身份进行核实后告诉梁阿姨,小苏并非保险公司业务人员,梁阿姨购买的“养老理财产品”也并非是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很可能是遇到了专门针对老年人行骗的“职业骗子”,建议梁阿姨立即报警求助。

·

案例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七十三条规定:“老年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害人或者其代理人有权要求有关部门处理,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和有关部门,对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申诉、控告和检举,应当依法及时受理,不得推诿、拖延。”


本案中,梁阿姨遇到的“理财经理”小苏利用老年人渴望陪伴、容易跟风等心理,通过嘘寒问暖送礼品,借“养老理财产品”之名对梁阿姨实施诈骗,严重侵害老年消费者的财产安全权,最终梁阿姨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风险提示

1.提高防范意识。对于低风险甚至无风险、高收益的养老投资产品,要提高警惕,越是高收益,可能是陷阱的概率就越大。

2.树立正确理财观。老年人应根据自己的收入状况、财务状况、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收益需求等选择自己可承受范围内的理财产品。

3.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妥善保管好各类账号密码、身份信息等,不要轻易告诉他人,切勿乱下手机软件,防止个人隐私信息被窃取。

近年来,“保本高收益”、“低投入高收益”骗局屡见不鲜,且常常瞄准老年人群体。


由于老年人专业金融知识较缺乏、金融消费风险意识较薄弱、信息接收渠道有限,更需加强金融风险防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