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介绍
一天,王女士看到同事新买的包包,很是羡慕,于是用自己的信用卡购买了新的包包,一段时间后,就到了还款日,王女士并没有能力偿还
于是,王女士又通过网贷平台,再次借款,用来偿还这笔债务。很快,王女士的债务越来越多,最终导致征信出现问题,再也无法贷款,而各个贷款平台的催收电话也让她苦不堪言。
案例分析
合理负债不越线,主要是要小心陷入“拆东墙补西墙”的债务怪圈。
消费者可以采用28/36的经验法则为自己的负债划定一个警戒线,28/36的经验法则是指个人或家庭的房产相关支出(包括房贷还款、物业管理费、房地产税、房屋保险等)不超过同期收入的28%;总的负债(房产相关支出+车贷+信用卡负债+网络贷款+其他负债)不超过同期收入的36%。
风险提示
1. 借款成本要弄清
借款成本指的是包括利息和其他各种费用(如手续费)在内的综合资金成本,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间借贷利率的规定,如果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金融消费者尤其要关注利率之外一次性费用,明白自己实际承担的成本。
2. 警惕陌生电话推销贷款和非法网络贷款
针对目前日益频繁、触手可及的电话推销及颇具创意的网络贷款推销,金融消费者在参与借贷要注意以下几点:
(1)开展放贷业务机构必须取得相应的资质
(2)个人借贷前需要明确自身是否有需求及负债水平需正确计算综合借贷成本,仔细询问除利息外的其他各项费用个人借贷前需要至少对比两家商业银行的信用贷款综合成本不存在免费或者免息的贷款,莫因贪念“小便宜”而掉入真正的套路和陷阱。
3.树立理性消费意识
树立正确消费观。摒弃虚荣、攀比心理,做到消费与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培养记账好习惯,通过记账分析必要和非必要支出,让支出安排更合理。
消费者应合理使用借贷产品。理性借贷,切勿“以贷养贷”“多头借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