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家的投保意识逐渐增强,对保险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是还是有一大部分人对于保险有误解,下面这些保险的投保误区,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你中招过哪一个~~
误区一:身体很健康买保险不着急
“我身体很健康也不生病,买保险就是白花钱。”
很多消费者都存在这样的认知,可是等到患病或者发生意外了,很可能就丧失了购买保险获得保障的机会。
保险和其他商品不同之处在于:买的时候用不上,用的时候不能买。
通常情况下,保险越早买越划算,越健康越容易承保。等到年纪大了,或者身体健康状况变差时再想起买保险,不但费率会变高,还有可能因为健康原因被保险公司拒保,无法再获得保险保障。
误区二:有医保就没必要买商业保险
社会基本医疗保险,顾名思义是国家为公民提供的基本医疗保障,无法全面覆盖可能发生的医疗费用风险,如起付线以下、封顶线以上,以及医保范围外自付自费的费用。
商业保险是社会基本医疗保险的有力补充,除了医疗费用,更有重大疾病、意外伤残、身故等方面的保障,保障内容丰富。
同时,消费者可以根据需求进行合理的选择搭配,方案灵活,针对性较强。以社保为基础,商保为补充,合理的保险规划可以让家庭和个人抵御风险的能力更加完备。
误区三:保险产品“套路深”
“忽悠人”、“套路深”,有些消费者用这些词来形容保险。
的确,保险市场上存在小部分销售人员有夸大保险责任、误导消费者的不良行为。
为了保护消费者权益,监管出台一系列举措规范销售行为,要求保险公司对减轻或免除保险人责任的条款进行加粗显示,产品告知书提示产品重点关注事项和风险,通过录音录像、在线投保录屏等方式记录检查销售行为,通过承保后电话回访向客户再次确认或补充说明产品主要内容和风险提示,制定犹豫期退保全额退费规则避免消费者损失。
投保时认真阅读产品条款,关注上述内容,能够帮助消费者正确了解保险产品,避免被“套路”。
误区四:保险都是“万能的”
有的消费者认为只要买了保险,不管大病小灾都能赔,不赔就是保险骗人,这种想法是不对的。
保险有很多种类,各类保险的保障功用也不一样,比如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承担因意外伤害导致的保险事故造成的风险损失,因疾病造成的风险损失不在保障责任范围内。
因此,选对产品才能获得想要的保障。
误区五:“爆款”产品肯定好
有些消费者抱着“随大流,不吃亏”的心理,容易跟风购买“爆款”产品,但往往忽视了自己的真正需求。“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适合别人的未必适合自己。
如果想让保险真正起到保障作用,消费者应当在购买保险前,认真分析自己可能存在哪些风险,哪些较大风险难以承受,有针对性的购买合适自己的保险产品,才能在关键时候抵御风险。
误区六:便宜的产品最划算
购买保险产品时,比较各家公司的费率是必要的,但是不能一味只关心价格因素,保险产品的保障范围、保障期限,保险公司的口碑和服务能力等都需要综合考虑,毕竟,购买保险不是目的,能够顺利兑现保障责任、抵御风险才是王道。
误区七:保险一次配齐一劳永逸
人生很漫长,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保险需求,因此购买保险不要嫌麻烦,定期审视、不断调整才能更好的抵御风险。
例如年轻时我们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可以优先购买意外险、医疗险、重疾险等低保费高保障的产品;成家后可以考虑配置定期寿险,以备不测让爱延续;等到孩子出生或随着收入的增加,可以给孩子准备教育金,给自己准备未来的养老金。
误区八:老少都有支柱裸奔
老人和孩子是比较脆弱的群体,所以很多人都理所当然的优先给老人和小孩买保险。
先人后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用在家庭保险配置上未必合适,因为从转移经济风险的角度看,最需要保险的应该是作为家庭支柱的人,如果家庭的经济支柱倒下了,整个家庭可能风雨飘摇,基本生活都难以保障,老人和孩子的保费能不能交上更是问题。配置家庭保险,先经济支柱,后老人小孩,才是科学的配置顺序。
误区九:保障全面保额不足
有些消费者将各类保险配置的很齐全,但每类保险的保额都不高,一旦发生保险事故理赔款难以覆盖花费需求,无法切实起到风险转移的作用。
如果预算紧张,可以针对较大风险优先投保,可以选择保费低保障高的定期产品,选择长期险时可以选择较长的缴费年期,尽量不要以牺牲保额为代价缓解缴费压力。
误区十:健康告知随便填
保险公司为了管控风险,在投保时都会向消费者进行健康询问,千万别嫌麻烦随便填,这是非常危险的做法!
投保后,一旦出险需要理赔,保险公司会进行全面调查,如果发现之前询问的事项没有如实告知,影响了公司当初的承保决定,根据《保险法》规定,不仅可能会被拒赔,还有可能被解除合同,故意隐瞒的不予退还所交保费。所以,投保时务必要如实进行健康告知。